【健康科普】溴已新VS氨溴索,咳嗽祛痰首选哪一个?





咳嗽祛痰首选哪一个?
溴已新VS氨溴索



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哮喘、慢阻肺、慢性支气管炎等,其共同的表现就是咳嗽和咳痰,造成这些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气道黏液高分泌加重,在临床上,每当遇到气道粘液分泌加重的患者,医生常常会用氨溴索注射液或注射用溴己新进行治疗。那么溴己新和氨溴索均作为祛痰药,二者有什么不同呢?
溴己新和氨溴索都属于黏痰调节药,本类药物不仅能抑制气管、支气管腺体和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粘多糖,降低痰液黏稠度,而且能促进气管上的纤毛运动,促进痰液排出。适用于有黏痰而不易咳出者。这两种化痰药有什么异同呢?
氨溴索比溴已新多了一个羟基、少了一个甲基,是溴已新的活性代谢物(即溴已新在体内代谢成氨溴索),作用比溴已新强。
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、支气管扩张、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。脓性痰患者需加用抗生素控制感染。
氨溴索
氨溴索是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,可以溶解分泌物,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,促进排痰,改善呼吸状况。此外,氨溴索还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,对肺具有保护作用。氨溴索的祛痰作用比溴己新强,还有一定的镇咳作用。氨溴索口服吸收迅速,药物可进入脑脊液,也可透过胎盘屏障,口服或雾化吸入后1小时起效,药效可持续3-6小时。
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,不需再经肝酶代谢,直接发挥药效活性,减轻了肝脏的负担,因此毒性小,耐受性好,祛痰作用超过溴己新。
溴已新
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、支气管扩张、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。脓性痰患者需加用抗生素控制感染。
氨溴索
氨溴索:由于不需体内转化代谢,而直接发挥药理作用,因此可以用于急性病症,而且因其毒性小,耐受性好,可以用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早产儿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。
从适应症而言,氨溴索适用范围更广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。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;
溴己新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,胃炎或胃溃疡患者慎用,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刺激;
某些厂家的片剂中含有乳糖成分,乳糖不耐受、乳糖酶缺乏患者不应使用;
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重使用;
溴己新能增加阿莫西林、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肺内或支气管的分布浓度,合用时能增强抗菌效果;
对溴己新过敏者禁用,过敏体质者慎用;
哮喘患者用药需谨慎;
不良反应:轻微的不良反应:偶有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胃部不适、腹痛、腹泻,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。可有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升高的现象。严重的不良反应:皮疹、遗尿。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建议使用本品;必要时,可遵医嘱慎用,妊娠头3个月内妇女禁用;
应避免与中枢性镇咳药(如右美沙芬等)同时使用,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气道;
本品与抗生素(阿莫西林、头孢呋新、红霉素、强力霉素)同时服用,可导致抗生素在肺组织浓度升高;
建议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给药前使用支气管解痉药;
氨溴索不宜同阿托品类药物同服;
有消化性溃疡患者应慎用盐酸氨溴索;
若支气管运动功能受损、分泌物较多(如罕见的恶性纤毛综合征),应慎用本品以防分泌物堵塞;
不良反应: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,故有时引起呛咳或支气管痉挛。水溶液中有硫化氢的臭味,部分病人可引起恶心、呕吐、流涕、胃炎等。偶可引起咯血。曾有一例报道出现过敏性皮肤炎症(接触性皮炎)。
氨溴索不良反应更少,安全性更高
温馨提示:溴己新、氨溴索共同的不良反应是偶见支气管痉挛、遗尿、体位性低血压、心动过速、心悸等,使用药物时应多注意。另外,祛痰药仅对咳痰症状有改善作用,使用时还应注意咳嗽、咳痰的病因,如服用药物7日内未见好转,还需及时就医。请大家严格遵从医嘱或咨询药师后使用药物。